醞釀這篇文章已經很久了,身邊除了同溫層
很多人其實是不懂音樂祭在幹嘛的
才會有人去了LOOPTOPIA Music Festival,以為已經人生第一個音樂祭成就解鎖(?
但其實從音樂曲風到觀眾群都是完全不一樣的!
那樂迷眼中的音樂祭到底是什麼呢?讓我細細道來.......
一、多以樂團形式,當然也有DJ秀,或是Ft.各偶像
你以為音樂祭只有吵死人趁趁趁的樂團曲風嗎?
以2017大港開唱為例,名單有陳雷與孔鏘大樂隊、酒井法子,2017覺醒音樂祭有謝震廷,
不要跟我說陳雷有什麼好看的,你不覺得他們上大舞台唱雷雷雷超帥嗎,聽說現場娛樂效果也一百分阿!
此照片為大港開唱所有
音樂有各種無限可能,音樂祭盡可能想到各種不同的組合,
這種火花成為獨一無二,你人生有幾次可以跟一群年輕人聽陳雷?
有篇文章寫得很棒,能完整表達我的概念>延伸閱讀:http://punchline.asia/archives/44563
二、觀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律動
Photo ShoLar Photography /家馨
若說古典樂是坐著欣賞現場演出的悸動,看音樂祭觀眾當然也有自己一套感受音樂的方式
不得不介紹幾個音樂祭常出現的樂迷舉動
甩頭(Headbanger)
直接來影片教學,相信比我打一堆能更快理解
維基百科解釋"這是配合節奏擺動頭部的動作,往往以長髮來加劇甩頭的煽動效果"
這篇有更詳細的介紹:搖滾客
衝撞(Moshing或Slamdancing)
影片1:25處,簡單來說就是大家撞來撞去(?
維基百科:"衝撞是一種積極的樂迷回應或表達享受音樂的方式,大部分時候衝撞不會造成受傷,參與者通常也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,而且會協助跌倒的人。但是衝撞也有許多造成傷亡的紀錄,它的危險性受到許多批評。"
死牆/紅海(wall of death)
此照片為百萬石音樂祭所有
通常表演者到一個比較安靜的段落,會雙手往外搬開,指示觀眾分成兩邊,
或是觀眾自行抓準歌曲行進時機,要大家分邊
會有零星幾位跳進去圈內打空氣拳,接著歌曲一爆炸,兩邊的人會衝進去相撞
這是較為激烈的衝撞方式
繞圈衝撞(circle pit)
通常會跟衝撞或紅海一起搭配玩~
跳水/衝浪/釘孤支(Dive)
簡單一點可以請朋友在台下抬你起來,有勇氣就爬上舞台往後躺,
不只觀眾可以玩,很多表演者也會親自跳下來
但日本有一些音樂祭禁止舞台跳水,所以幾乎都是由後面滾到前面
其他
除了以上幾個,還有日本流行的two step、以及專屬台灣人的舞步XD
誰能告訴我這到底是啥XD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uya.z1016/videos/1224823100962528/
更詳細介紹:http://www.biosmonthly.com/columnist_topic/5171
以上這些並不侷限於金屬曲風的演出,1976都可以玩衝撞了,還有什麼不可能
而去看音樂祭一定要這樣嗎?當然不是阿XD
每個樂迷都應該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看表演方式,
只是你想要在閃靈表演時站第一排但又怪旁別一直撞你,這就是白目之處了(欸
三、穿搭Look!毛巾萬用、你愛怎麼穿就怎麼穿
以前我很困惑大熱天拿個毛巾幹嘛?不是更熱嗎?
後來發現,毛巾除了是融入音樂祭最簡單的方式,
太熱可以蓋在頭上遮陽、下雨可以蓋在頭上遮雨、甩頭太醜可以蓋在頭上遮臉XD
照片取自網路
樂團周邊最常出"衣服、外套、毛巾、手環",
所以音樂祭也最常穿搭這幾樣,穿著自己愛團的衣服在音樂祭上搖擺,史上最爽=w=
手環除了帶一整排在手上,也會有人掛一排在後背包,囂張宣示他們的戰利品!
除了正常凡人穿搭,也會有女神級、酷炫指數最高級、帥到掉渣各種穿搭
照片取自網路/僅為示意圖
真的有一群人穿恐龍裝衝撞
照片為燕子所有
Cos成雛田開圓超級酷炫啊!已經準備要施展忍術惹!
四、不斷的酒精中毒
受新聞影響,各位對音樂季的新聞標題印象大概是
"「沙灘醒了」比基尼妹辣翻春吶"、"春浪才走百大DJ又來警進駐大佳河濱公園持續掃毒"、"場內上演口交秀史上最大電音趴直擊"
上面這些刻板印象除了有春吶春浪傻傻搞不清楚的問題:春吶春浪差異
我也好想在獨立音樂祭看到比基尼辣妹啊(誤
雖然說音樂祭會有各種特立獨行的服裝出現,但根本不是網美集散處!
音樂祭只會出現各種酒鬼以及酒精!
對我來說,沒喝酒彷彿沒去音樂祭一樣!
順帶一提,不敢說一定沒人吸毒,只要有人的地方,一定有無法控制的黑暗角落
你問說,在家裡聽CD就好,為什麼要去音樂祭呢?
第一個,音樂祭是同好集中大本營,能透過朋友,再往外認識其他朋友,曾經在大港開唱認識也要去日本音樂祭的朋友,我們便在日本重新相遇
第二個,音樂祭的那幾天,和朋友喝酒亂晃、看表演,發洩體力,比起單場Live,音樂祭更顯得悠閒,時間拉得更長,更有體驗音樂之感
(當然不是說單場不好,而是各有優缺點)
還沒參戰過的朋友,不妨體驗看看音樂祭的魅力吧?